掌握自我情緒管理:從學會欣賞別人開始!
「我以前就是這樣的個性,一般都是別人要聽我的,就算家人也是⋯⋯」。 「我在以前公司擔任主管就是這樣帶領團隊,業績一直維持很好,怎麼說來到這裡(新公司)是我的領導有問題,照理說是這裡的員工問題多⋯」。 「過去我都這樣說,沒有人說我這樣不對,因為這是我原本的個性,你們不也習慣了⋯,怎麼只有他覺得我不好溝通,我跟任何人都很好溝通的,不是嗎?⋯⋯」。 這些屬於個人養成情緒方面的習慣、個性都有自己的堅持,自己與人相處的一套生活模式,坦白說,沒有對錯,他們認為這樣的習慣,他們自知自己的性格,懂得管理自我情緒也就是造就現在的樣子。 請問你在生活中,有遇過懂得掌握自我情緒管理的親朋好友或是客戶? 然後在以客觀立場,用欣賞角度看這些人在生活中個性有沒有慢慢改變?還是一直沒變?都是一種學習與借鏡。 通常不想改變自己個性的人,不容易做好自我情緒管理的人,如果遇到跟自己個性很像,彼此產生衝突會更多,有時遇到謙卑有禮的人,他有自己的個人想法就會更想展現自己,其實謙卑有禮的人會懂得如何進退調整彼此的關係,因為謙卑有禮的人會懂得如何掌握自我情緒管理。 最近身邊有好多謙卑有禮的友人出現在生活周遭,慢慢領悟 「懂得改變自己,讓自己生命更完善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持續不斷的學習,學習如何讓自己活得有意義、活出有價值的生命力,時時有幫助別人的機會,而感到心安快樂。 有時不說,是一種理解。 有時退讓,是一種包容。 有時忠言,是一種珍惜。 有時欣賞,是一種學習。 有時關心,是一種尊重。 在生活中養成的習慣久了,會形成一個人的性格,過往我們也能從一個人的習慣,多少看出他的性格。 也許我們換個角度,思考一下看見別人的性格和習慣,可以如何改變自己的習慣? 一個人性格養成一個習慣可能容易,要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其實不太容易,尤其是從過去經驗的認知,或是從小養成的既有習慣。 就像我們日常生活的習慣,也是每一天堆積起來的,久而久之在與人相處,可能因為對方習慣性的舉動、表達方式,怎麼做都會因人自身的性格而看法、解讀不同,有時會引起誤會,有時給人產生好感與欣賞。 這也是為何很多人喜歡自己固有的習慣,他覺得這樣的個性就是做自己,看似沒有偽裝自己是真實呈現的個性,會認為我以前就是這樣的個性,沒什麼不對,自己不會想要有所改變,反而都希望別人為他改變,有時行為上希望大家以他為中心。 只是現在沒有人喜歡「想要改變別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