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24的文章

從逆思維:開啟人生重新思考的關鍵重點

圖片
思考方式|能夠重新思考|值得思考 有時候我們依靠直覺反應做決定,不一定能得到自己所想的結果。 有時候我們會看到旁邊的人都在做相同的事,也聽到最信任的人說真的很不錯,自己也覺得可以接受就跟著做,結果不一定跟自己聽到不一樣。 看到作者自己描述在為華爾街某間公司做有關一項吸引並留住新進分析,經過他兩個月的研究,到那家公司提出了二十六點數據為團隊做建議企劃簡報,途中被一位主管打斷他的話:「何不多付他們一點錢給他們。」作者也試著回應那位主管不是根據他的經驗,然而這位主管堅持並拒絕讓步,沒想到抑制不了情緒就回擊:「我從來沒看過一群聰明人表現得這麼蠢」,看到這裡我會心一笑,覺得有時候情緒就是那一根稻草壓下來的瞬間爆發了,事後作者也重新思考如何回應會更好,也提醒自己有些話的確要好好思考後再表達會比較圓融。 《逆思維》一本能讓我們重新思考的觀點和想法,每一個章節都有不同的案例和分析,尤其是經過研究實驗的過程,可以看見更多我們生活中可能也會遇見的事情。 當我們能夠開始新思維,運用傾聽的力量,經過重新思考後,所做的選擇,會讓我們覺得更有不同的意義。 來到三月底,即將進入四月清明時節,有沒有發現時間過得愈來愈快? 歲月總是讓我們在一轉眼又是一年,一轉身就是十年、二十年如一日的時光裡,透過經驗、歷練來到現在。 從《逆思維》這本書的重新思考,帶來更多的省思,尤其是每一個案例和真實故事,就能看見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知名企業面對決策時的關鍵時刻,團隊做了哪些事,我們也會遇見許多聰明人,遇到資深的教授,或是謙遜的人,從他們身上能讓我們得到哪些學習與啟發? 當我們面對現實的問題,有哪些方式是可以讓我們重新思考一下這個問題能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發? 從一月至今持續寫省思或紀錄在這本敦煌每日的日曆書,寫到這裡已經感受閱讀的力量及省思的影響。 相信做每一件事情,只要能持續一百天,相信會有更多收穫。 在廖桂香微笑服務學院粉絲頁分享章天在日曆本上,自己寫下也測試一下自己能否堅持寫下幾句話,在這裡當成一個記錄與分享,也是一種生活動力。 當我們每一個人走到生命一個重要的關卡時,面對自己想要的和必要的事情,會隨著時間慢慢開始有所不同。 我們所實際經歷的過往和持續反思越多時,愈能體會有些人專注並真誠的力行回饋社會,而不是在個人的享樂。 看見生命有光的人 ,也能讓我們重新思考如何做有意義的事,能夠多付出在實質有價值的事物上,...

如何凝聚團隊向心力打造企業文化?

圖片
建立企業文化最重要的元素是什麼? 這句話常在培訓課程互相勉勵上課的學習夥伴:「當我們穿上公司的制服時,就是代表這一家公司的品牌形象,不論你是第一天就職上班或是資深員工,只要顧客在公司消費時,眼前所看見的都是公司帶給顧客的第一印象與品牌形象。」 企業文化的影響,是一種內部團隊上下關係的尊重與連結,對外部而言也是一種關係建立與永續。 想要打造企業文化,有哪些方法?  首先凝聚團隊向心力達成共同目標。    設定企業目標與規則需要明確清晰。 你要知道你想要什麼樣的企業文化? 創造一個所有人可以落實的企業文化 。 建立企業核心準則: 一定要好記 引人問出為什麼 文化影響力一定要夠簡單又直接 一定要團隊都會接觸到的規則 要如何好記?比方:有一家飲品專賣店:傳遞一杯幸福茶。 怎麼引人問出為什麼?比方:卓越服務誠實至上 如何建立文化影響力?比方:卓越服務人人落實顧客滿意 如何能讓團隊每天可以看到、感受到?每天早會一起唸一次企業文化準則 目前這些年至今在企業培訓課程中,所遇到的常見問題就是一直在做培訓員工的教育訓練,然後一段時間員工離職又要培養下一批的員工,就這樣一直循環,感覺都來不及建立企業文化了? 教育訓練紮實推進擬聚團隊向心力,也是一家企業文化精神之一,怎麼說? 一家企業來自不同背景的團隊成員,如何讓工作更有默契,想要讓團隊更聚焦目標的達成,我們都知道需要方法,都需要一起合作,然而,什麼樣的形式最容易建立團隊信任關係? 個人建議要從教育開始,團隊成員學習如何培養默契和問題處理與應對,促成溝通的機會也能從教育訓練做起,從而建立共識的合作關係,能互相同理合作之間會帶來的衝突與問題,要建立企業文化之前要先凝聚團隊向心力是非常重要的。 領導者要以身作則珍惜團隊成員能夠一起共事的精神,大家會一起學習和向上看齊! 因此,遮些年應不同產業需求,打造「凝聚團隊向心力,建立組織溝通提升企業文化」的培訓課程,和團隊一起發想企業文化核心價值與規則的建立。 《你的行為決定你是誰》這本書能夠讓我們了解如何建立什麼是可以最好的企業文化,其中有提到成功企業如何運用自己的核心價值,來帶動團隊成為企業文化。 成功絕非偶然, 人才絕非一次到位, 建立企業文化需要團隊齊心互相補位。  透過客製化課程為企業打造團隊學習達成共識成為企業文化,一起成長,一起完成有意義的工作。 歡迎...

職場記憶與回憶最深刻的是什麼?

圖片
新竹| 職場最深刻的記憶與回憶 過去有居住過這個的地方,雖然時間不久,多少會有自己想要留下的印象。 不過,隨著時間,有很多地方會跟著時代改變,最寫實的地方就是一代換一代的經營,就能理解我們會遇見有緣的店家,然而隨著時間,人總是會老邁,總是會離開人世間的,這就很讓人懷念店家曾經帶給我們美好的回憶。 之前在新竹工作一段時間,印象中就是新竹風很大,科學園區的工程師和企業是常客,有城隍廟口小吃,有米粉貢丸湯,還有麻油雞麵線,晚上下班最常帶同事去吃十月簡餐(焗烤義大利麵之類餐點)。 還有最近印象是這幾年陸續在新竹上課培訓的地點。 其實,有一個最深最深的印象和回憶: 職場努力學習的人容易讓人產生記憶 就是當時一位很努力學習的同事,很喜歡下班跟我分享、聊天,總是笑容滿面,又帶點傻大姐的個性,頭髮有點卷卷的,聲音有些沙啞,剛結婚沒多久,和老公租房子在新竹⋯⋯當年冬天加上寒流的一個星期天,她和另一位同事沒來上班,結果打電話去關心,另一邊的電話聲傳來低沈的聲音,跟我說:副理,那個小0還在睡,我叫不醒她。 我說:小Q今天是星期天餐廳很忙,你們兩個趕快來上班喔! 能讓人回憶的是一個人的良善與合作精神 掛完電話之後的十分鐘左右,電話聲響了,那頭的電話聲是那位睡著的同事送到亞東醫院已經沒有呼吸,臉色紅潤是一氧化碳中毒⋯⋯⋯,那些日子,在公司總是有她的聲音、影子、笑聲在耳邊,記得那一年新竹是十幾年來最冷的幾天,新竹當時有不少家庭一氧化碳中毒。這讓自己在新竹留下最深刻的回憶,也是最鼻酸的記憶。 生命可貴之處是要懂得保護自己 因為以前有些同事騎摩托車上下班太急太趕時間,不小心摔車、擦撞送醫院,都能在醫院守夜陪伴等他們親人來探望。 很多時候,我們想要守護的員工,是因為他們的善良,他們的肯學態度,才會讓我們身為主管的更想要幫助他們提昇專業,在工作中更有成就感。 回想過去許多同事們,都已經各自有不同的成就,一轉眼就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了。 在職場溝通課程中,也常與學習夥伴交流,其實我們都要珍惜與我們共事的人,因為能夠成為同事也是需要剛剛好的時間與剛剛好的空間,所謂一期一會就是那麼的真實,無論相處如何,過了也就成為過去,能夠珍惜的就是當下每一刻。 珍惜人生黃金時期工作的機會,職場關係好,天天沒煩惱,留下美好回憶創造生命意義。 感謝過去至今能與我們共事的人,因為再多恩怨,也如雲煙,遲早都會成為過去,能讓我們...

懂得表達贏得好人緣:從生活中學習說話的藝術

圖片
從生活中學習「說話」的藝術 有一次在企業內訓課程主題說話的藝術(溝通表達力)結束後,老闆希望再一次開設培訓課程,讓內部多一些不同部門的同事加入,上什麼課都好,想到課程重點專業的「說話」藝術,每一個人的表達溝通能力都是需要刻意練習和學習的,這堂課程也是目前企業首選課程之一,尤其是待客服務禮儀與溝通應對技巧,個人至今仍持續在生活中力行學習與修正如何好好的說一句話。 就想到這家企業有安排認識合作的司機接送,這一次在這位司機的「服務品質」比較優於幾次搭過高鐵排班計程車司機,為什麼會有差別?跟說話有什麼關係? 企業合作的司機優勢分析: 感受企業重視賓客接送服務 合作司機熟悉交通路線, 節省等待接送時間, 因為經常接送企業客戶關係,會先送上礦泉水給賓客(乘客), 另外也能在固定的時間抵達,同時司機也能親切先為賓客介紹高雄在地特色, 當時司機分享私人去馬來西亞的小餅乾, 有一個小缺點: 是司機可能會因為想了解客戶去企業的目的,就會講話上直接詢問,還有因為關心過於熱情而造成有點詢問過頭,會以關心口氣詢問您從哪裡來的?就跟著說要很早出門辛苦了!後來司機會談到自己的過往,司機說話開始分享不少自己的故事,一路開講,而忘了乘客是否需要路途中休息或沉思,而打擾了乘客。 適度的談話,增加彼此的信任感, 過多的談話,會讓對方有壓力。 高鐵排班司機優勢: 第一印象就能產生適度信任感,從司機穿著制服,感覺很專業,也很安全。 劣勢分析: 路線不熟悉 開車經驗資深與新司機差異大 司機個人自主性強 部分司機對品牌認知不同 之前搭過一位排班司機開車途中,因為不熟悉路線,而繞了一大圈之後,司機自己也不清楚目的,到當地經過一個市場,司機趕緊下車去問了路人甲、乙,可以看出這位排班司機的緊張.可能不是很熟悉這家企業的地址,司機j問完就跟我說連當地人都不知道這家企業(因為他剛好詢問了新住民,新住民就直接回答他說不知道),看司機不知道如何是好,後來我問操做手幾的導航系統,這時司機才慢慢走正確的路線。 當時司機不熟悉路線加上語氣回答沒有很友善,容易引發誤解, 只是司機的態度,從剛開始回答知道路線到迷路,司機表達過程就會讓人失去對這家高鐵排班司機第一印象專業的質疑。 穿上公司制服,就是代表這一個品牌的形象。 幸好那一天司機繞錯路沒有影響課程時間,是因為自己都會提前一小時左右出門,提早半小時到現場,因為如果遇到狀況不明的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