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服務:如何成為良好人際溝通表達者
為什麼與人相處在溝通上,有一點很難理解,為何對方認為我幫他做是應該的,而且已經習慣了,好像從來也沒有得到他的肯定或是感謝之意,反而,不常幫他的人,只是幫他做一點事,他卻表現的很感謝對方,這種感受,讓自己工作上好受傷哦⋯⋯。
這是一位學習夥伴在課程交流中,和同一組夥伴討論的問題。
這個夥伴提出的問題,平常在工作中或是朋友相處時,也會發生在我們身上。
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換成是自己會怎麼做?
比方:兩個人一樣送你咖啡豆,或許你的表達方式可能就會不太一樣了。
一個是平常你不常見的人,他突然送你咖啡豆或請你喝咖啡。你是否會比較感激對方?會感覺好開心,對方想到我耶⋯⋯。
也許,你會覺得對方這麼做很「難得」的心態。
另外和一個你常見面的人或是家人,突然請你喝咖啡或是送咖啡給你,你是否會覺得「很平常」,沒有太大的驚喜?
也許,不一定會感激對方,反而覺得應該的,因為夠熟,是正常的不用謝謝也沒關係⋯⋯。
這二個人讓我們有不同的感受,課程中會引導學習夥伴一起再讓我們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回想看看,為何有一些人用大腦所接受的刺激去做最直接的表達,和平常最常接觸的人已成為「習慣」,因此在面對問題會用直覺表面的方式,直接表達,也常會出現這樣的行為和心態。
就會出現我們認識這麼久,相信你能明白我的意思,我這個人就是這樣,不是嗎?或是跟對方說:你知道我本來就是這種個性,不是嗎?
然而用大腦表達和「用心」表達,的確都會讓對方感受產生不同,有時用大腦直接表達時會無形中傷害對方,我們可能還不知道嚴重性。
因此,會「用心」表達的人,不是只用大腦直接表達,而是自己知道大腦直覺反應會直接表現「平常」或「驚喜」不同感受。
用心的人就會跟一般人有一點不同的地方,他會「用心」判斷,「用腦」理解,兩者一起用比較不會有「分別心」,會感同身受理解對方也是用心的,會一樣抱持開放態度和喜悅的心情,感謝對方,讓對方覺得受到重視,不論對方是家人還是常見面的人。
再讓我們在回想一下自己的情況。
是否有時我們會不小心落入「平常」、「習慣」經常對我們好的人,而不會太主動,或有太多的感謝之意或是尊重的行為。
反而對不常見面的人或是久未聯絡的朋友,還是我們大腦直覺要報以尊重對方的人,有時也會更主動積極跟對方互動、問候。
也許,這就是很多人在直覺與思考中,常會以大腦反應就直接表達。
那「用心」思考的人是怎麼做到的?
這也是需要時間學習,透過不斷的練習,時常的反思、反省修正,除了增加自己的知識、經驗,再轉化成可以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有幾個方法可以試著做看看:
- 冥想讓心靜下來
- 思考問題的根源
- 從第三方的立場角度看事情
- 請教別人(選擇合適的人)
- 閱讀(蒐集資料)
- 練習好好呼吸
- 表達之前先掌控自己的情緒
- 謹言慎行的態度
- 聽沒有歌詞的音樂讓心情平靜下來
- 多觀察生活周遭的事物
- 從別人的行為言行舉止當成借鏡反思自我
如果我們花時間多「用心」與人相處,適當的表達,在生活中也許會有更多的正確選擇與正向回饋。
我們可以透過練習覺察自己平常面對別人時,是否是用腦還是用心跟別人溝通?
聰明的人,用腦溝通,
智慧的人,用心溝通。
—馬雲
課程交流中引導學習夥伴先從觀察自己開始,練習也學習與人溝通用腦判斷和用心理解一起並用,預想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我們就會用謹慎的態度,做最適當的表達,就能慢慢成為良好人際溝通表達者。
留言
張貼留言